40%左右,属于比较难的
外观专利侵权案例分析:
黑五前夕,这样一个欧美的传统旺季的时候,A公司收到B公司发来的警告函,要求A公司下架或者交和解金,用的就是两件外观专利。
A公司立马分析了这两件外观专利,发现自己的产品跟这两件外观专利压根不近似,也就是不构成侵权。另外,这两件外观专利的申请日还要晚于a公司的产品上架日。也就是从这两个信号可以看出,B公司这种行为纯粹是恶意的敲诈,也就是看到A公司产品卖得好,然后过后去申请外观专利,侥幸通过以后再通过外观专利来敲诈A公司。
那可能没做过跨境电商的朋友可能会觉得这有什么关系?压根不侵权,然后对方的专利还无效、不用担心、不用害怕,但是实际上亚马逊卖家都知道,这个是非??膳碌?,虽然理在自己这边,但是平台不会去看的。
也就是说如果B公司拿着这两件外观专利去投诉A公司,那A公司的产品大概率会先下架,下架了以后就得申诉,那申诉成功回来的几率其实是非常小的,从我们做过的案例来看,可能也就40%这个样子,所以A公司是很紧张这个警告函的。
碰到外观专利侵权应该怎么办?
1、库存多,自认倒霉,去找对方谈和解,交和解金,勉强把库存卖完之后再下架,链接不卖了。
2、库存不多,自己主动的把链接下架,直接不卖了,库存作废。
这两种情况其实对于实际不侵权的这种A公司来说都是非常不公平的,那碰到这种情况真的就没有办法找到一个说理的地方吗?
实际上是可以的
1、我们可以去美国的法院请求临时禁令,也就是所谓的TRO,那有了这个临时禁令,就可以禁止B公司拿着这两件外观专利去投诉A公司。
2、可以要求法院确认A公司的产品不侵犯B公司的专利
3、可以要求法院认定B公司的专利无效。
一般来说,这种临时禁令的请求,法院都会很快就会颁发这种临时禁令,有一个最快的案例是两天就颁发了,那拿着这个临时禁令就不怕了。所以面对这种外观专利恶意敲诈的情况,我们就一定要去主动的、积极的维护自己的权益,去法院起诉,申请TRO